• 校园VPN
  • 校园邮箱
  • 招生网
  • 校园百事通
    • 首页
    • 部门概况
      • 部门简介
      • 机构设置
      • 岗位职责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人力资源工作
    • 教师工作
    • 离退休工作
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  • 党建相关
      • 人力资源相关
      • 教师相关
      • 离退休相关
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• 您的位置: 首页 >> 党建工作 >> 正文
    • 以俭修身 以俭兴业(人民论坛)
    • 时间:2021-06-22
    • 以俭修身 以俭兴业(人民论坛)

      李  斌
      2021年06月22日08:08 |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       

          “节俭朴素,力戒奢靡,是我们党的传家宝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现在,我们生活条件好了,但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点都不能少,必须坚持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,坚持厉行节约、勤俭办一切事情。”以俭修身、以俭兴业,既是百年党史的深刻启示,也为党员干部“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”提供了重要遵循。

          历览党史,党和人民血肉相连,党和人民事业无往不胜,与党一贯提倡勤俭节约、反对铺张浪费密不可分。早在1934年,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:“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,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。”从土地革命时期颁布《关于惩治贪污浪费行为》,到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反贪污、反浪费、反官僚主义,从改革开放之初重申“任何浪费都是犯罪”,到新时代持之以恒纠治“四风”,厉行节约不仅造就了我们党的优良传统、我们民族的文明风尚,也成为国家建设、发展的重要保障。

          反浪费、重节约,为何被如此看重?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良好道德品质之一,可以“孕育”众多其他优秀品质。《元史》里有句名言:“士非俭无以养廉,非廉无以养德。”徐特立同志说过:“俭朴的生活,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,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。”从反面看,“浇风易渐,淳化难归”,浪费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。正所谓,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。从各方面厉行节约,才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、培育健康风尚的突破口。

          “勤惰俭奢,是成败关。”对党员干部而言,节俭作风更有政治意义。“清贫,洁白朴素的生活,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!”方志敏烈士生前的肺腑之言,至今激励人们坚定红色信仰,发扬简朴作风。针对有人拿“解放军吃饭是盐水加一点酸菜”同“资本家吃饭五个碗”作比较的情况,毛泽东同志敏锐地指出:“这个酸菜里面就出政治,就出模范。解放军得人心就是这个酸菜,当然,还有别的。”质朴而深刻的道理,生动诠释出党的根基和力量所在。

          早在2000多年前,荀子就发现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对一个国家而言,风俗不淳俭,则财用无丰足。那种认为铺张浪费是经济发展“润滑剂”“增长剂”的观点,必须严肃批判。铺张浪费催生畸形需求,加剧资源消耗,会把经济运行引向不健康、不可持续之路。坚持厉行节约、勤俭办一切事情,有助于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配置,把原来可能被浪费的资源和产品用在更需要的地方。这才是贯彻新发展理念,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的题中应有之义。

          “勤俭建国家,永久是真言。”朱德同志曾赋诗自勉,并要求儿女发扬自力更生、勤俭持家的风尚。就我国国情而言,14亿多人共同走向现代化,必须做到资源节约、能源低耗。无论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,都需要倡导文明、健康、节约资源、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,提倡简约适度、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。广大党员干部理应以身作则、身体力行,严守反对铺张浪费的法纪,争当勤俭节约的表率。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,让我们一起以俭修身养德,以俭兴业强国。

          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1年06月22日 04 版)

      - 党建工作 -
        - 快速通道 -
      • 部门概况
      • 人力资源工作
      • 党建工作
      • 教师工作
      • 离退休工作
      • 规章制度
      • 友情链接:
  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
      •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
      • 山西教育厅
      • 山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
      • Copyright 2010-2021 Powered By 山西传媒学院
      • 文华校区:山西省高校新区文华街125号(晋中市榆次区),邮编:030619
      • 东华校区:山西省太原市五龙口街118号,邮编:030013 晋ICP备08101804号-1 晋公网安备 14070202000062号